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過年人團圓,你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嗎?

農曆春節將至,有些遊子期待返鄉與家人團圓,也有不少人想到要回家住幾天,就覺得度日如年。一年也就這幾天,若能彼此調整、練習尊重,讓年節氣氛更輕鬆自在,何樂不為?

  • 別讓關心成了壓力

如果你是家庭中習慣主動出擊的人,也許會想要關心家人的人生階段和目標,但是脫口而出的問題「年終獎金幾個月?」,「什麼時候結婚/生小孩?」,「什麼時候畢業?」,「小孩學測考得怎麼樣啊?」,往往讓被關心者陷入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的沉默。

試著換位思考一下,當我們被問到這些問題,真的有感受到誠摯溫暖的關心嗎?還是一言難盡的尷尬?這些問題多數透露我們不自覺想催促家人改變現狀,或是著急於家人沒有達到自己的期待,所以關心的美意反而變成一種壓力,家人感受到更多是「我還不夠好」的不信任感。

那麼聊些什麼主題是比較合適的呢?生活瑣事絕對是很好的話題。小到抱怨國道塞車,哪間伴手禮很難買,稱讚哪家肉桂捲很好吃,大到疫情期間的生活怎麼撐過來,不同疫苗的副作用,以及推薦的旅遊景點,另外,隨手準備桌遊,麻將或是Switch,都是很好的同樂!

  • 尊重自己的感覺和界線

另一方面,如果你是對於家人的關心常感覺刺耳或不耐煩的人,或是在溝通中常感覺受傷,試著提醒自己尊重和正視自己的感覺,同時也接受這個現況。學習看清楚有些人的個性就是從進門就不停碎碎念,或是針對你的決定或生活狀態給予大大小小的建議和評論。試著區分這些不舒服可能是源於家人的價值觀和溝通模式與自己的期待有落差,不代表自己就如家人口中所說的還不夠好、不夠努力,也不代表自己不孝順。

相處大半輩子了,知道彼此不可能改變,不只你不可能被他們改變,他們也不可能被你改變。了解(但不用接納)家人有他們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和人生課題,放棄想要改變他們的企圖,看清楚他是他、你是你,雖然同在一個屋簷下,卻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最終要走向各自的人生,才能讓彼此和諧共處。

祝福大家,2022年,農曆春節比往年都好過一些。

作者:

林其瑾臨床心理師

學歷:長庚大學行為科學所碩士班臨床心理組

經歷:臺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2011迄今)

專長:兒童青少年之發展、學習、情緒、行為之心理衡鑑與治療,親子關係諮詢及親職教育,性別多元議題

20220131 林其瑾

highfly0124
highfly0124
文章: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