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理解身心障礙者的暴力行為
#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InternationalDayofPersonswithDisabilities
每年的12月3日是國際身心障礙者日(International Day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是聯合國特殊的活動節日。會創設這個日子,目的就是希望一般人可以理解身心障礙者的困難,並且願意協助發展身心障礙的權利。聯合國後來甚至訂定了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簡稱CRPD),希望可以促進、保障及確保身心障礙者平等地享有所有人權與基本自由,促進固有尊嚴受到尊重。
台灣雖然在2014年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但目前在社會上仍有許多誤解聲浪,認為精神疾病是免死金牌,尤其是近來在新聞事件推波助瀾之下,更是出現許多諸如「最好那麼剛好每個殺人犯都精神疾病」、「應該在離島建個療養院,把有病的通通送過去治療」等等言論。這些網友眼中的社會安全網,說穿了其實只是社會隔離網,並沒有認真想過該如何協助身心障礙者融入社會。
但稍具備心理相關知識的人,必然知道精神疾病患者並不會比一般人有更多暴力行為。事實上,由精神病患犯下的殺人案很少,少到無法預測。從過去的資料已知,只有3-5%的暴力舉動是由精神病患所犯下,精神疾病並非重大暴力行為之主要原因。當一個有精神疾病的人真的犯下暴力事件,通常是因為他們陷入與他人的衝突情境,而不是預先策劃一場大規模屠殺。因此,反過來說,如果是計畫性犯案的人,在做案當下幾乎可以推斷不可能被精神疾病所干擾。
我們當然明白一般人簡單素樸的感想,認為外面的壞人瘋子很多,只要將他們與社會隔絕,暴力案件就不會發生。社會大眾的疑問,歸結起來有以下三個:
1.精神疾病患者與一般人相比,其暴力發生的情況是否較多?
2.精神疾病患者若發生暴力,其對象為何?
3.精神疾病患者,若住院天數增多,是否發生暴力事件就會下降?簡單的說,就是讓他們都關在醫院就好,是否就不會危害到外面的人?
以上三個可說是所有網友們最關切的問題,在各大留言版上留下各種仇視精神疾病患者的,也約略都是這類的話語。若我們願意冷靜下來想想,找尋一下最新的研究資料,或許還是有機會扭轉這些根深蒂固的想法。這裡提供一篇最新的研究,幫助大家重新思考一下重大暴力事件的本質為何,與精神疾病患者到底有何關係。
從此研究結果來看,平均而言,因心智異常所導致的謀殺(Mentally Abnormal Homicide,包含導因於精神疾病而無須負擔刑事責任及精神狀態不適合受審者,以下簡稱MAH)只佔了謀殺案件的3.7%。也就是說,大約96%的案件都是正常人所為。過去25年來,MAH所佔的比率很穩定,都在2%至4%之間浮動,並未有顯著變化。另外,MAH發生的比率也與精神醫療利用率無關,更直白的說,也不是說服務件數變多,MAH就會下降。此研究以加拿大安大略省為例,其精神疾病的病床數甚至是減少的,他們不考慮將精神疾病患者一直關在醫院之中,也沒有因此就導致MAH上升。若以受害者來看,MAH攻擊的對象主要是家人,大約佔了六成,陌生人受害只佔了9%;但一般人謀害的對象主要是熟人,大約是49%。如果真要以統計顯著與否來看的話,一般人較常殺害熟人與陌生人。
總而言之,網友與政治人物所擔心的 #精神疾病患者在外面遊蕩就會發生殺人犯罪可說是微乎其微。若以科學的角度來考量如何制定政策,反倒是 #一般人危害陌生人的比率還比較高,如果需要進一步做任何管制、監控的話,針對的對象會變成一般社會大眾。因此,考量全體社會的福祉,與其將所有精神疾病患者關入機構,還不如 #將公共資源投注於提供多元的抒壓管道,並且減少貧窮、物質誤用,並建立起足夠的社會支持,才有可能進一步減低殺人犯罪的發生率。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
#你的專屬健心教練
#林希陶臨床心理師
#衛生福利部經費補助
((會放在文章下面第一則留言))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Penney, S. R., Prosser, A.,Grimbos, T., Darby, P.,& SimpsonA. I. F.(2018).Time trends in homicide and mental illness in Ontario from 1987 to 2012: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 provision.The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63 (6), 387-394. DOI:10.1177/0706743717737034